我的位置: 首页 > 微信货源 > > 华为发布《智能世界2035》等报告,解锁未来十年人工智能技术趋势与生活变革
华为近日正式发布《智能世界2035》与《全球数智化指数2025》两份重磅报告,通过与全球百余位专家、学者及行业伙伴的深度协作,系统梳理了未来十年智能技术发展的核心趋势,并构建了评估全球数智化进程的量化模型。这两项研究成果不仅为智能时代的产业变革提供了战略指引,更揭示了人类社会迈向更高阶文明的实践路径。
《智能世界2035》报告指出,通用人工智能(AGI)将成为重塑产业格局的核心力量,但其发展需突破物理世界交互、多模态感知等关键瓶颈。报告预测,到2035年,AI智能体将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决策伙伴,推动人机协同编程成为主流开发模式。在交互层面,自然语言与五感融合的多模态技术将取代传统图形界面,用户可通过语音、手势等自然方式深度参与数字世界。手机应用将转型为AI智能体驱动的服务节点,而L4+级自动驾驶汽车则有望成为"移动第三空间",重新定义出行体验。
计算与能源领域的变革同样引人注目。报告测算,2035年全球算力需求将增长10万倍,传统冯·诺依曼架构面临颠覆性创新,新型计算体系将在材料、工艺、范式等层面实现突破。数据存储需求预计增长500倍,Agentic AI将驱动存储范式向智能化演进。能源系统方面,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突破50%,AI通过实时能量管理(Token管理瓦特)技术,构建起动态高效的智能电网。
技术普惠将深刻改变社会运行方式。医疗领域,AI预防系统可提前发现80%以上的慢性病风险;家庭场景中,90%的中国家庭将拥有智能机器人,全息生活空间成为现实;企业层面,AI Agent驱动的自主决策组织将重构生产范式,劳动生产率预计提升60%。通信网络连接对象将从90亿人扩展至9000亿智能体,实现从移动互联网到智能体互联网的跨越。
同步发布的《全球数智化指数2025》报告,创新性地将古典经济学"土地、劳动、资本"三要素映射至数智世界,提出以"数据、ICT人才、数智化工具"为核心的新生产要素体系。该模型通过数据应用水平、网络质量、算力质效、创新生态等20余项指标,为70余个国家的数字经济竞争力提供量化评估。研究显示,数据规模与应用能力、ICT技能储备、数智化工具渗透率已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。
华为轮值董事长汪涛强调,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人类文明进步。"当AI深度融入生活、产业与生态,我们既要追求技术普惠,让智能红利惠及每个人;更要坚守技术向善,确保人类始终掌握发展主动权。"他透露,华为已与全球伙伴启动"智能世界2035"联合创新计划,通过开放技术平台与生态资源,加速十大技术趋势的商业化落地。
这两份报告的发布,标志着全球数智化发展进入战略规划新阶段。随着AI技术向千行百业渗透,如何构建"以人为本"的智能社会治理框架,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的关系,将成为决定未来文明走向的核心命题。